《伤寒来苏集》——伤寒总论

2024-09-13 11:39:44系统

读书笔记

时间: 2023 3 2  

书名:伤寒来苏集

章节:伤寒总论

原文摘录: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无热,指初得病时,不是到底无热发,阴指阳证之阴,非指直中于阴,阴阳指寒热,勿凿分营卫经络,按本论云,太阳病,或未发热,或已发热,已发热,即是发热恶寒,未发热,即是无热恶寒,斯时头项强痛,已见,第阳气闭郁,尚未宣发,其恶寒,体痛,呕逆,脉紧,纯是阴寒为病,故称发于阴,此太阳病发于阴也,又阳明篇云,病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斯时寒邪凝敛,身热恶热,全然未露,但不头项强痛,是知阳明之病发于阴也,推此则少阳往来寒热,但恶寒而脉弦细者,亦病发于阴,而三阴之反发热者,便是发于阳矣。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寒热,水火之本体,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七日合火之成数,六日合水之成数,至此则阴阳自和,故愈,盖阴阳互为其根,阳中无阴,谓之孤阳,阴中无阳,便是死阴,若是直中之阴,无一阳之生气,安得合六成之数而愈耶,内经曰,其死多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使死期亦合阴阳之数,而愈期不合者,皆治者不如法耳。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上文论日期,合阴阳之数而愈,此论愈时于阴阳反盛时解,何也,阴盛极而阳生,阳盛极而阴生,阴阳之相生,正阴阳之相得,即阴阳之自和也,然此指病在一二日愈者言耳,如六七日愈者,则六经各以主时解,是又阳主昼而阴主夜矣。

心得体会:

柯韵伯先生开篇从“发热”这个症状深入分析,去引出阴阳之辨,他认为阳阴指的是寒热,而不是其他注家所说的阳是“阳经”,阴是“阴经”。结合“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一句,我们不难看出,若真是如其他注家所说“阳指阳经,阴指阴经”,那按常理来说,邪气侵犯阴经,正气相对更为虚弱,病情应该更重才是,又怎会有“发于阴,六日愈”之说呢?所以,关于发于阴的解释,柯韵伯先生之说可能更为贴合临床实际。我们平常看病的时候也是一样,对于普通一个症状,应该放到临床上深入剖析它,不能随便放过它,要分析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要做到“见病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