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虽热,不可贪凉。 —— 防治未病 伏天养生谈(一)
2015-07-31 11:18:42系统
时值夏令三伏,它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俗话说“热在三伏”、“酷暑难耐”。同时,三伏天也是养生保健防病的好时节。
中医学强调“天人一体”、“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认为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体之气机与自然界之气机同步,人若顺应天地四时阴阳的变化,保持人体小环境与自然界大环境和谐统一,就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而健康无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仅提出了“治未病”的光辉思想,并且言简意深地提出了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夏三月,……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吴注》曰:“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扬,故所爱顺阳而在外也”。意思就是顺应天时,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肤腠宣通,不要闭汗。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容易得心脏病、肺病,到了冬天这些病病情就会加重,还会导致别的疾病发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祖宗的养生智慧颠扑不破。可是,随着工业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广泛大量使用,肆意贪凉冷饮等,逆于四时,愆于阴阳,损害健康。
夏天养生,贵在和于阴阳,顺其自然,不贪凉冷饮,以免损伤阳气。
一、勿贪恋空调
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令三伏,阳光灿烂,自然界阳气旺盛,外环境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自身内环境温、湿度,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 的状态,就需要适时皮肤腠里疏泄,毛孔开张排汗,通过出汗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夏令三伏,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暑湿之邪,出汗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整人的体温,促进人体排毒,将体内废物毒素排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贪恋空调,就生硬打乱了这种调节机制,当我们从炎热的环境,突然进入到低温的空调环境,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毛孔突然关闭,这种关闭由于来的很突然,在关闭过程中,会造成两个不良后果,一是将寒冷之气一同闭塞在体内,二是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排毒功能突然被打乱而中断,汗出不畅留于体内就是湿邪,最终导致寒湿毒邪停留体内。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主导着毛孔的正常排泄汗水,这个逆于自然的低温空调环境,导致停留于体内的寒湿毒邪损伤肺脏,近者就是夏季伤风感冒、空调病,远者就是在秋冬季节使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病”频繁复发或病情加重。
二、勿贪凉冷饮
暑热天湿气重,夏令三伏,酷热高温,现代人喜冷饮,导致寒湿侵入人体;而三伏天人体的阳气本来就浮盛于外,相对的五脏六腑的阳气就“虚于内”而不足,如果再贪凉冷饮,肆意喝冷饮、吃冰淇淋,无异于雪上加霜,寒上加寒,尤其是体质虚寒者。寒湿之邪首先损伤脾阳,导致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湿气越来越重。所以,人们在夏天会觉得困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昏昏欲睡,或腹痛、腹泻等。更有甚者,就是湿聚成为痰饮,酿成哮喘祸根。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正如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不要贪恋空调,不要贪凉冷饮,就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