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定时炸弹” 让生命得到重建 ---合并重度肺

2019-08-16 10:05:24系统

   心脏病犹如人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谁也说不准哪天就会爆炸。日前,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刚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中医)心胸血管外科(外七科)成功做了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房缺修补术并已出院,目前康复良好。

   

   孕后方知有“先心”,产后多地住院治疗

   患者是家住平乐县的李女士。说起来,李女士的求医之路颇为曲折。从2013年11月到去年7月,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她,先后三次在湖南长沙、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住院治疗。由于合并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无法进行手术,这三次住院,她都是做的保守治疗。

   在广中医外七科住院期间,李女士与该科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因此,今年2月26日,她再次来到广中医外七科就诊,强烈要求医生给自己做手术治疗。

   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28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平时身体尚好,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之前她并不知道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直到结婚怀孕后,她发现自己很容易感到累,走路久一点或是上楼都会累得气喘吁吁的,有时还心慌慌的。产检时,她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得了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为了生孩子,孕期她未做治疗。宝宝出生后,每一天,看着宝宝可爱的笑脸,联想到“先心”进一步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她都不寒而栗。

   “为了孩子,我一定要让自己健康地活下去。”回顾一年多来的求医际遇,李女士动情地说,“我曾在外省一些大医院住过院,最后还是选择在这里做手术。因为我相信杨主任,相信莫主任,相信手术一定能成功。”

   

   中医药手段干预,化禁忌症为适应症

   李女士说的“杨主任”“莫主任”,是指广中医外七科副主任杨小平和莫安胜。

   手术医师杨小平告诉记者,李女士第一次在科室就诊是在去年6月,当时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32毫米,鉴于并存肺动脉高压,患者保守治疗一周后就出院了。

   时隔半年,今年1月26日,李女士再次来到外七科,要求手术治疗。由于此时其肺动脉压仍较高,杨小平建议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改善肺动脉高压,治疗调理一段时间后再来进一步治疗,再考虑手术治疗。当时李女士于春节前就带药出院了。

   2月26日,李女士再次前来住院,进一步接受中西医结合调整治疗。入院后,外七科专家团队为她进行会诊,制定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除了常规用药,还采用补益肺气、袪痰化饮及活血化瘀的中药,通过内服、针灸、贴耳穴等方式,对心肺功能、睡眠状况及胃肠道功能等进行调理。经过这二十多天的综合调治,检查发现,李女士的肺动脉压力已下降至69/36毫米汞柱。

   “这样的肺动脉压力,严格来说还不是理想的手术条件。”手术医生莫安胜说,由于患者肺动脉压力过高而风险较大,手术中容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危及生命。如何降低肺动脉压力、把手术禁忌症转化为可手术的条件,是这个病例治疗最大的难点。

   3月24日,在心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的共同努力下,李女士接受了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李女士一步步走向康复。4月8日,李女士出院了。出院后医师随访,患者一般活动可以,心肺功能恢复良好。

   

   医患沟通和信任,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这台手术的成功,再次说明,通过中医中药调整干预,部分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可改善身体,获得手术康复的机会。”杨小平说,一直以来,外七科在西医治疗的同时,也把中西医结合广泛应用于临床,李女士手术的成功,再次证明:手术中和围手术期中医中药手段的参与,可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先后两次住院过程中,杨小平多次与李女士交流,他深切体会到患者强烈的求治欲望和对医生的信赖。同时,他也深知,如再不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将有可能永远失去手术的机会。

   “病人对我们的充分信任和适宜的手术时机,是我们下定决心、竭尽全力做好这台手术的动力。”杨小平说,手术成功与否,除了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病人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也很重要。由于这台手术风险较大,患者情绪波动很大,常抑郁、烦躁。为帮助患者舒缓紧张的情绪,手术前后,护士长郭艺贞和责任护士经常跟患者谈心,帮助她缓解紧张及焦虑情绪。经过医护人员的耐心疏导,最终患者以良好心态接受手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广中医外七科自2012年参加广西十字会的天使计划“博爱救心行动”以来,已为近百例家庭贫困的心脏病患者成功摘除“定时炸弹”。这个项目为有手术指征的所有经济困难家庭心脏病人提供帮助,在治疗中,他们可以通过申请得到8000至10000元不等的医疗救助。该项活动如今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