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性脱发
2024-09-13 17:48:48系统
验案
苏某,女,34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4日。
【主诉】脱发伴头痒、头皮油腻10年余。
【现病史】诉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发明显脱落,伴头皮瘙痒、油腻感,未予特殊处理,遂来诊。
【既往史】无特殊。
【四诊摘要】头顶头发稀疏,头皮油腻,局部见红斑丘疹。舌淡,舌体胖大,苔白,剥落苔,脉细。
【中医诊断】发蛀脱发(脾虚证)
【西医诊断】雄激素性脱发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生发
【处方】炙甘草6g 当归10g 大枣6g 盐菟丝子10g
盐补骨脂10g 皂角刺10g 木香5g 丹参15g
黄芪20g 茯苓15g 白术15g 党参片15g
7剂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内服
并予生发酊(科室协定处方)外擦治疗,每日2次。
二诊:2024年1月31日。寐欠佳,难入睡,大便偏硬。舌淡,苔白,剥落苔,脉细。原方去木香、黄芪,加亚麻子15g、灵芝10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内服。
三诊:2024年2月7日。脱发较前缓解,寐尚可,偶有腹胀,大便偏硬,舌淡,苔白,剥落苔,脉沉细。上方加姜厚朴10g、炒苍术10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内服。
四诊:2024年2月14日。脱发较前缓解,头皮油腻感减轻,寐尚可,偶有腹胀,大便偏硬,舌淡,舌中有裂纹,苔白,脉细。上加亚麻子15g,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内服。
五诊:2024年2月29日。脱发较前减少,头皮见新发毳毛,头皮油腻减轻,寐尚可,大便正常,舌淡红,舌中有裂纹,苔少,脉沉。上方加广山楂叶10g,10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内服。
【按语】脂溢性脱发是一种以终毛逐渐转变为毳毛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常见脱发性疾病。又称雄激素性脱发。常伴有头屑,头皮油腻。
中医称本病为“蛀发癣”、“发蛀脱发”,多与遗传相关。蛀发癣病名首见于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发蛀脱发,古籍无记载,唯赵炳南、张志礼主编之《简明中医皮肤病学》在论述脂溢性脱发时云:中医称本病为“发蛀脱发”。中医常从三个方面考虑。1.血热风燥,素体血热,复感风邪,郁久化燥,进而耗血伤阴,毛发失养干涸而脱落。2.脾胃湿热,脾虚或过食肥甘、辛辣等,脾胃运化失常,湿聚化热,上蒸于头,侵蚀发根而致脱发。3.肝肾不足,禀赋不足,思虑过度,劳伤肝肾,日久则精血亏虚,毛发失养而脱落。
本案患者脱发病程长达10年,舌体胖大,剥落苔,脉细,平素偶有腹胀,大便硬,病程长,舌脉象均符合脾虚证。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毛发得到充足的水谷精微的滋养,就能生长旺盛。若脾失健运,气血津液生化不足,则毛发失养,枯槁脱落。平素饮食不节,脾失运化,湿热内蕴,循经上蒸巅顶,侵蚀发根,阻滞毛窍,影响毛发生长而导致脱发、头发黏腻;湿热蕴久,损伤脾胃而致气血生化乏源,湿热阻滞脉络,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头顶毛窍失于濡养,毛囊萎缩,新发难生。清《临证指南》曰“湿从内生者,必旁洁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说明恣食肥甘,容易损胃伤脾,湿热内蕴,循经上蒸巅顶,侵蚀发根而脱落。
本案患者病程长,偶有腹胀,脉细,偶有肢冷,因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气血精液生化不足,推动水液力度不足,故水湿停滞,故出现头油脱发,治以健脾益气为主,故方药以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用方中以党参与黄芪为君,甘温益气,健补脾胃;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故臣以白术,既助党参补益脾胃之气,更以其苦温之性,健脾燥涩,助脾运化;脾主涩,脾胃既虚,运化无力,则涩浊于停滞,故佐以补制兼优之茯苓,醒脾行气之木香,当归与黄芪共奏补气养血,丹参、皂角刺活血养血,盐菟丝子补肝肾、养阴益精,补骨脂补肾助阳,基于“阳化气、阴成形”,助阳化气,布散肾精养肌肤、润泽毛发,养阴聚形于毛发肌肤,使毛发生长。大枣与炙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诊疗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于寐欠佳,大便偏硬,津液有所亏虚之时,去木香、黄芪,加亚麻子润肠通便、灵芝补气生津;有腹胀之时,加苍术与厚朴燥湿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