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湿疹

2024-09-13 17:49:39系统

验案

谭某,男,50岁。初诊日期:2023年6月19日。

【主诉】阴囊、肛周红斑、丘疹、糜烂伴瘙痒1周。

【现病史】患者自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囊、肛周红斑、丘疹,瘙痒剧烈,自行外用热水烫洗后,局部出现糜烂、渗液,瘙痒加剧并伴有灼热感,遂来诊。

【辅助检查】真菌镜检:阴性。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特殊病史。

【四诊摘要】阴囊、肛周红斑、丘疹、糜烂渗液伴瘙痒、灼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湿疮(湿热下注证)

【西医诊断】急性湿疹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处方】土茯苓30g   龙胆草15g   太子参30g   薏苡仁30g

皂角刺15g   鲜白皮15g   柴胡10g     生地黄10g

当归12g     丹参15g     白术15g     生甘草10g

上方前2煎早、晚各服1次;第3煎再加水约2000ml,煎15分钟,先熏后洗,坐浴30分钟,。持续2周。

二诊:2023年7月3日。症见:阴囊、肛周红斑、黄色结痂、渗液较前减少,瘙痒减轻,无灼热感。小便正常,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守方2周,治疗方法同前。

三诊:2023年7月20日。 症见:阴囊、肛周皮肤暗红,上有少量黄褐色薄痂,无渗液,无瘙痒。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缓。嘱患者适量外用保湿剂。

【按语】湿疹是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湿疮的发生是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于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复外感风湿热邪,两邪相搏,阻于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亚急性多与素体虚弱,脾虚不运,湿邪留恋,肌肤失养为主;慢性者因湿热蕴久,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

钟江教授认为,湿疮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粘腻、重浊,故病多迁延,风邪善行数变,故形态不定。而湿疹多有由于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湿热郁结,肌肤失养奇痒难忍,湿疹虽属皮肤表病,但来源于内因,中医着重于内治。本案患者发病急,皮损以红斑、糜烂、渗液为主,伴瘙痒、灼热,均为湿热之象。根据中医“外病内治”和“治本断根究其根必先清其内"的理念,故治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为主。本方用土茯萎甘、淡、平,《本草纲目)谓其:“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实是治湿要药;佐以龙胆草、薏苡仁为辅,祛湿除根;皂刺一味,性锐力利,善走血脉;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丹参祛瘀活血;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配生地黄、当归养血润燥使祛瘀不伤阴血,防苦寒化燥伤阴;甘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即祛湿又养阴,即柔肝又实脾,刚柔并济。就本研究中采用内外兼治的方式,内除病根、外除病灶,真正起到治愈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