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2
2024-09-13 17:49:28系统
验案2
一般情况:患者女,20岁,2021年6月7日首诊
【主诉】:躯干棕黄色斑疹伴脱屑5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5年前发现躯干出现棕黄色斑疹,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上覆薄层糠状脱屑,轻微瘙痒,夏季明显,冬季减轻。曾在当地诊断为“”花斑癣“”,予达克宁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治疗,皮损可消退,次年仍有复发。自发病以来,食欲欠佳,平素喜食辛辣油腻及生冷食物,日间多困倦,夜间多梦,头面胸背部油脂分泌多,小便正常,大便溏,易腹泻。月经规律,经期多有腹痛腰酸。
【既往史】既往有“湿疹”、“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
【四诊摘要】:躯干可见棕黄色斑疹,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上覆薄层糠状脱屑。舌淡有齿印、舌苔白腻、脉濡缓。皮损部位皮屑真菌镜检找到真菌。
诊断
【中医诊断】紫白癜风辩证:脾虚湿蕴证
【西医诊断】花斑癣
【处方】党参15g 山药15g 砂仁10g 茯苓20g
麸炒白术15g 莲子10g 炒白扁豆10g 陈皮10g
麸炒薏仁 20g 姜厚朴10g 法半夏9g 炙甘草6g
防风6g 大枣6g 生姜6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内服。
予净癣洗剂外洗,酮康唑乳膏外用。
二诊:2021年6月23日。经治疗,原有皮损变淡,未见明显新发皮损。食欲尚可,日间仍多困倦,睡眠可,头面胸背部油脂分泌减少,小便正常,腹泻较前减轻,大便时有软烂。,经期乳房酸胀,腹痛较前减轻。舌淡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濡。上方去法半夏、防风、大枣、生姜,加白芍10g、柴胡10g、麸炒枳壳10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内服。外用药同初诊。
三诊:2021年7月26日。治疗后,皮损基本消退,可见少量色素沉着。纳寐可,小便正常,大便成形偏湿软。,经期乳房酸胀及腹痛明显减轻。舌淡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炒白扁豆、麸炒薏仁、姜厚朴,加太子参15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内服。外用药同初诊。2年后随访,患者花斑癣未复发。
【按语】
紫白癜风俗称“汗斑”,中医古籍称为“疬疡风”、“赤白癜风”、“红白汗斑”、“赤白汗斑”、“夏日斑”等,相当于西医花斑癣,本病由圆形、卵圆形慷秕孢子菌引起,依靠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为自身代谢提供必须的营养源,故主要定值于人体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胸、背、头、面、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直接镜检和培养检查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孢子。真菌培养需使用加入脂质的沙氏培养基。
明代《古今医统大全》记载: “湿热郁于皮肤,久而不散,发而为斑,黑白相杂,遍身花藻,甚者变而为紫白癜风”。《寿世保元》记载: “乃因心火汗出,及醉饱并浴后毛窍开时,乘风挥扇得之,扇风侵逆皮腠所致”。《针灸逢源》记载: “紫白癜风,由血虚不能充润经络,毒邪伤气分也”。因此,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湿热久蕴于肌肤不散,毛窍洞开,风邪侵袭皮腠,加之血虚不足,不能濡养经络,毒邪伤气分而发病。
本例患者,病史较长,在外院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有效,但次年易仍复发。究其原因,与其当地气候湿热有关,亦与其自身湿热蕴肤关系密切。患者喜食辛辣油腻及生冷食物,夏季饮用较多冷饮,以至脾胃虚弱,失其健运,水湿津液运行阻滞,湿久化热,湿热熏蒸肌肤以至本病发生。且由于脾失运化,水谷精华不能化生气血,经络不得濡养,以至毒邪伤气分,疾病反复。初诊治疗健脾祛湿,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参苓白术散是“培土生金”的代表方,是临床治疗脾虚湿盛证的重要方剂之一。明代吴昆 《医方考》分析:“然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党参、 炒扁豆为甘温之品,麸炒白术、茯苓、山药、莲子、麸炒薏仁、甘草均味甘而性平,可以健脾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的同时又可补益脾土。主要围绕健脾益气展开,再佐以白扁豆和薏苡仁协助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止泻,莲子和山药健脾益气的同时又可涩肠,陈皮,理气健脾燥湿,调畅肺脾胃之气滞,法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生姜温中散寒,姜厚朴温中益气,健脾散滞,消痰下气,防风祛风胜湿。以上各味药相互配伍,使脾气得健,气机升降有序,水液代谢调达,则湿浊得去,水谷精华化生气血,经络得以濡养。二诊时头面胸背部油脂分泌减少,腹泻较前减轻,患者诉经期乳房酸胀,乃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所致,予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理气,理气行滞。三诊时皮损基本消退,食欲改善,小便正常,大便成形,经期乳房酸胀及腹痛明显减轻。
钟江教授认为,浅部真菌皮肤病多由真菌感染所致,治疗多以外用及口服抗真菌药物为主,中医重视外因如风、湿、热、虫、毒等,亦多以外治为主,但对于反复发病的患者,需整体辩证有无内因致病,如饮食劳倦伤及脏腑,气血失和,脏腑失调,以致生风、生湿、化热等。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扶正祛邪,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