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对传统中医的一点认识

2024-08-29 15:06:28系统

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  肖振球

一、传统中医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东方一颗灿烂的明珠,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各族人民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仍是我们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中医学的成就凝注着历代无数医学家的心血,如汉代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亲身的临床实践,以创新的精神、求实的态度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临证巨著《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是我们临床辨证施治的指南,在世界医学中亦产生很大的影响。又如外科鼻祖华佗在第二世纪就施行全身麻醉、胸腹外科手术,在世界外科学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还有明代的李时珍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尽毕生精力,编著了《本草纲目》,给后人留下了无价之宝,对世界医药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尚有唐代孙思邈,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其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给我们树立了高尚医德的风范,在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仍不失为医者之楷模。历代名医辈出,在此不可胜举,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医学知识,高尚的医德医风为世人所称道,流芳千古,在世界科技史上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中医学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的理论及疗效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它的理论符合辨证唯物论的观点,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强调以整体的观点,系统地,发展地,辨证地对人体生命过程进行综合的动态观察,以把握生理,病理的各种状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由于中医药学具有严谨的科学内涵,其无创性的诊断,低毒无副作用的天然药物和各种简、便、廉、验的治疗手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为越来越多的世界各族人民所关注,所接受,使中医药学在世界医学的地位和声誉与日俱增。中国医药学确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深入研究,发扬光大,为我国及世界人民做出贡献。

二、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泉

中医的四大经典即《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学习中医须“精勤不倦,博览群书”,而四大经典为必读之书,其阐述中医治病的四大要素即理、法、方、药。其中《内经》的成编,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形成这一理论体系的客观基础,是以古代的解剖生理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段到综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它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包含着深奥的医学科学理论,蕴涵着博大精深的辨证哲学思想。两千多年来中医学各流派和临床各科都是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故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

《伤寒论》是中医学阐述辨证论治理论而自成体系的经典著作,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医门规范,其方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由于其配伍严谨,被誉为方书之祖。其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是很可靠的临床经验;是中医临床医学之原始,反映了临床中医学的本来面貌。

中医理论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在现代医学中才被认识或发现的一些概念和现象,在《内经》等古籍中都早有叙述或具有思想萌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我们深入研读经典著作,领会其精髓,从中得到启迪,就能先人一步,预测和发现某些未被认识或未被完全认识的现象或规律,有所创新,有所贡献。

三、中医学的基本学术思想是唯物辨证观的哲学思想

《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渊源,比较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学术思想。中医学的基本学术思想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和整体观念。精气是产生和构成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都是由“精气”产生的,它是一种极细微的构成万物的物质元素。只有理解古代的“精气论”,才能真正掌握《内经》理论体系中有关气的概念,才能理解“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说明了人类神志活动的机理,从而摆脱了迷信观念,使祖国医学沿着唯物主义的道路向前发展。对立统一是阴阳学说的主要论点,它说明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古代医学家就是用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来认识、分析、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将其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各个方面。如在诊断方面,产生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法,五行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用五行学说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人体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采用五行归类方法,将人体脏腑组织及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周围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类,通过进行归类,既运用五行的特性来阐明五脏的功能,又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论证五脏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规律。

整体观念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中医学的理论阐述了人的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是一个高度的统一体,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同样是一个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实践是中医学的无限生命力

中医药学来源于临床实践,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通过临床实践,逐步上升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临床,服务于临床。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进行使中医学不断得到新的发展。中医理论能真正指导实践,主要反映在确切的疗效,而确切的疗效来自于辨证论治。因此,在临床上,中医最突出最有特色的就是辨证论治。

勤于临床,勇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而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去指导临床实践,去解决临床中的疑难问题,这需要一个艰辛探求的过程,只有精勤不倦地学习与实践,从每个病或每一方剂开始摸索,这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本事,这才能体会道中医药学的精华所在。在临床工作中,我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只要善于思索,深刻领会经典著作的内容,才有新的领悟,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治疗慢性腹泻的病人,因反复发作,病性复杂,缠绵难愈,采用常法,难以奏效。从《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中得到启示,明白了“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的道理。还根据病机分析,认为该病主要是“脏虚寒,腑湿热”的证候,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方法治疗,将扶正的健脾益气,温补脾肾药与攻邪的泻腑清热祛湿药汇于一方,而每每收效。

五、中医药学内容丰富,学术昌明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结晶。目前,国内收藏的中医药古典医籍达一万三千余种,版本三万多个。这些版本古籍之多,内容之宏富,是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的医学所不能比拟的,它标志着中国医药学历代的发展水平,其辉煌的学术成就,反映了中医药学广泛的内涵,是十分可贵的科学财富。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产生了众多的医学家,形成了不少的学术流派,在学术上进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了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充实、丰富了中医学宝库。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如何发掘、整理、提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创新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发展,没有继承,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创新发展,也更谈不上继承。因此,对中医药学的发掘,加以提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去实践,进一步发扬光大,造福于中华民族,造福于人类。

以上所述仅为笔者对祖国医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不过是河海一流,泰山一壤,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中医学院医史教研组编·中国医学史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李经纬·中医常用工具书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