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季度
2022-07-21 13:46:22系统
一般情况:患者林玲,女,53岁,2021年11月11日9时40分就诊。
主诉:反复眼干、口干3年余,加重伴乏力1月
现病史:患者于3年余前出现眼干、口干,每日午后发热,最高体温40℃,咳嗽咳痰,至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确诊为“干燥综合征”,后病情反复发作,多次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1月前患者眼干、口干加重,欲饮冷水,伴乏力,双下肢乏力为主,行走活动困难,现为系统治疗,遂就诊,症见:眼干、口干,欲饮冷水,伴乏力,双下肢乏力为主,偶有四肢关节疼痛,以持续性胀痛为主,活动疼痛加重,无红肿,无晨僵,全身皮肤瘙痒,得温则减,偶有心慌,无胸闷,偶有右侧胁肋疼痛,阵发性胀痛,偶有头晕,纳可,寐欠佳,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大便干结,日1次,小便多。
既往史:既往有“重度骨质疏松、双肾结石、左肋骨陈旧性骨折”病史。
查体:专科检查:望诊:面色少华,形体适中,活动自如,舌暗淡,薄白苔。闻诊:语声正常,言语正常,呼吸平缓,未闻及咳嗽以及异常气味。切诊:左脉弱,右脉沉细。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虚劳-脾肾阳虚证 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痿症”相鉴别,支持点:两者均为虚性病证、病程较长。不支持点:痿病由于精血亏虚,肌肉筋脉失养所致,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肌肉瘦削,行动艰难,甚则瘫软在床,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患者无肢体软弱无力症状。
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 天雄散合小建中汤加减
附片 10g先煎 桂枝 15g 白术 30g 龙骨 15g先煎
生姜10g 大枣 15g 白芍 30g 盐巴戟天 30g
地黄 30g 甘草片10g
5剂,水煎300ml,分三次饭后温服。
按语:
患者中年女性,素体虚,虽然西医诊断为“干燥综合征”,西医“干燥综合征”多对应中医“燥痹”,但患者目前以乏力为主要表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因此应属“虚劳”范畴。《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十四经发挥》云:“任脉,为阴脉之海”,因任脉纵览全身气血,具有调节阴经气血的作用,不慎感邪,邪犯肌表,卫气不固,《灵枢.本藏》:“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阴脉不足,津液无法濡养,症见咽干、口干,肌肤枯槁,阴液亏虚,因阴阳互根,阴损及阳,可见阳虚之象,阳虚既不能运化水谷,亦不能蒸化津液以及促进膀胱气化作用,所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故可见乏力,双下肢乏力。舌尖红,可见心有余热,苔薄白主脾胃寒湿,中焦运化失调;脉缓,见脾虚,可见病史缠绵,故病性属虚实夹杂,故证属“脾肾阳虚”。
东垣云:天雄散为助精阳之药,凡上焦虚阳……久服令人心雄,力作不倦。《伤寒论》:“虚劳里急,悸,……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方选天雄散合小建中汤化裁,方中附子能壮命门之阳,补先天之本,入足少阴肾经,补助真阳。桂枝助附子补阳化气;白术健脾以培精气之化源;龙骨收敛浮阳,并固摄阴精;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动脾胃生发之气。巴戟天,味辛微温,《神农本草经》:“主大风邪气,安五脏,补中”,用于此乃“安五脏,补中”且主“大风邪气”。《丹溪心法》“气有余便是火……,火急甚重,必缓之以甘草,兼泻兼缓……有补阴火即自降,炒黄柏、生地黄之类”,故以生地滋肾阴降阴火。诸药合用,正如《金匮要略心典》所云:是方甘与辛和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