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光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5-05-08 14:42:20系统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心衰病(心力衰竭)诊疗方案
一、诊 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年)及《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进行。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治疗
(1)稳定期
1.心肺气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补益心肺、活血化瘀
方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人参10g,黄芪15
临证加减:若有尿少、肢肿,加车前子(包煎),或合用五苓散以利水渗湿;若胁下痞块坚硬,可合用膈下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有痰浊者可合用二陈汤加减。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2g,黄芪15-30g,黄精15g,玉竹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
临证加减:若口干,心烦内热著者,加生地、地骨皮、知母;胸闷、胸痛者加炒枳壳、元胡、檀香;若胁下痞块者,加三棱、莪术;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夜交藤;若兼水停者加白术、泽泻、茯苓皮、猪苓、益母草、炒葶苈子。
备选方:太子参30g、党参10g、黄精
3.心阳亏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加味。
红参10g,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
临证加减:若面色苍白、背冷等,可加用仙灵脾、鹿角片等,大便溏泄者加干姜或炮姜,气短喘促明显加参蛤散。如痰多可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痰热痰多可加桑白皮、杏仁、瓜蒌皮、浙贝。
备选方:保元汤合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加减。
4.心脾阳虚、血瘀水停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下肢水肿明显,恶寒肢冷,乏力,腹胀,纳少,胁下痞块,唇绀,尿少,大便溏,舌淡胖或淡暗瘀斑,苔白滑,脉沉弱结代。
治法:温阳健脾、活血利水
方药:参附汤合桃红四物汤、五苓散等加减。
人参6g,制附子10g,桂枝
临证加减:咳喘、咯吐痰涎重用葶苈子、加苏子;痰热痰多可加桑白皮、瓜蒌皮、浙贝。心下痞塞、干呕或呕吐明显者加陈皮、佩兰;胁下痞块、肝脾肿大者加鳖甲、三棱、莪术;若脘腹胀满,纳少者,加陈皮、厚朴;若浮肿,尿少明显,加肉桂、冬瓜皮、五加皮、生麦芽、制香附;若咳喘,难以平卧,阳虚水泛者,加五加皮、桑白皮、炒二丑、生姜
5.肾精亏损,阴阳两虚
主症: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肢肿,或夜卧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治法:填精化气,益阴通阳
方药:左、右归丸合生脉散加减。
阳虚较甚,选右归丸合生脉散(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0g,鹿角片20g,制附子10g,肉桂3g,红参10g,麦冬12g,五味子15g);阴虚较甚,选左归丸合生脉散(生熟地各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0g,鹿角片20g,山药15g,猪茯苓各12g,泽泻12g,生晒参10g,麦冬12g,五味子15g)。
随证加减:见尿少肢肿,加车前子;气急、夜难平卧,加葶苈子、车前子;胁下癥积,加鳖甲煎丸和三棱、莪术等。
(2)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
主症: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熟附子
随证加减:若饮邪暴盛,泛溢肌肤,则表现为全身浮肿、悬饮鼓胀,颈脉怒张、胁下癥积等右心功能不全加重的征象,宜加川椒目、汉防己、制大黄,并加活血软坚利水之品;亦可酌加舟车丸,宜中病即止。
2.阳虚喘脱
主症: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味。
人参
随证加减:若大汗不止,加山茱萸、补骨脂;若肢冷如冰,加桂枝、鹿角片。
3.痰浊壅肺证
主症: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治法:宣肺化痰,蠲饮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
炙苏子12g,白芥子
注:根据三十多年心衰文献资料分析和心衰协作分组心衰诊疗方案共识,心衰病主要病机以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故补益心气、化瘀利水可贯穿于心衰病治疗始终。
(二)中成药辨证使用
(1)补气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1.通心络胶囊 一日2~4粒,一日3次。适用于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
2.补心气口服液 一次10ml,一日3次。适用于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
(2)益气养阴类中成药
参松养心胶囊 适用于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
(3)本科室常用中成药
心衰1号
处方组成:党参,黄芪,麦冬,当归,桂枝,茯苓,赤芍,五加皮,葶苈子,玉竹,五味子,川芎,炙甘草。
功用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利水
适应症:气阴两虚兼有血瘀、水饮内停者。
规格与用法:6袋/剂,每次2袋,每日3次冲服。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诊疗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冠心病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该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
一、诊 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进行。西医诊断参照2007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版)、《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版)进行。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治疗
(1)气虚血瘀证
主症: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黄芪20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6g、川芎10g、赤芍15g)
加减:气虚证明显加党参15g、五味子10g;血瘀气滞疼痛明显加香附10g、延胡索10g。
(2)气阴两虚证
主症: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头晕、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沉细弱 。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归脾汤加减(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黃芪20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0g、生地10g、当归12g、白芍15g、远志6g、丹参15g、郁金10g)
加减:阴虚明显加玉竹15g、石斛15g,气虚不明显去白术、黄芪;腹泻去生地。
(3)痰阻心脉证
主症: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体胖多痰,身体困重,舌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治法:袪痰通络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栝蒌10g、薤白10g、白酒、半夏12g、 砂仁10g、茯苓15g)
加减:兼有气虚加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10g;痰瘀交阻加川芎10g、当归10g、三七10g;郁而化热加黄连10g、枳实10g、竹茹10g。
(二)中成药辨证使用
(1)补气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通心络胶囊2粒,tid;芪参益气滴丸2粒,tid;补心气口服液,10ml,tid。
(2)益气养阴类中成药
滋心阴口服液,10ml,tid。适用于气阴两虚证。参松养心胶囊,一次2~4粒,一日3次,适用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
3.本科室常用中成药
养心通脉胶囊:根据我院全国名老中医李锡光教授经验方研制
处方组成:红参10g、黄芪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玉竹10g、白芍15g、白术10g、丹参15g、赤芍15g、当归15g、檀香3g后下、木香3g后下、桂枝10g、炙甘草10g。
功用主治: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适应症: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瘀阻心脉证。
规格与用法:每次2粒,每日2次。
眩晕(原发性高血压)诊疗方案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临床症状见头晕、头痛、头胀、胸闷、心悸等。该病属中医“眩晕”范畴。
一、诊 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西医诊断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
二、 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证
主症:眩晕、头痛、急躁易怒。
次症: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5g(后下)、石决明20g、菊花10g、黄芩10g、杜仲12g、桑寄生15g、夜交藤15g、牛膝10g、益母草15g、甘草10g)
加减:若眩晕、头痛较甚,耳鸣、耳聋暴作,目赤口苦,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有力,证属肝火上炎,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肾阴虚较甚者,可选杞菊地黄丸加减。
(2)气血亏虚证
主症:头晕目眩,动则加重,遇劳则发。
次症: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自汗,唇甲淡白,心悸少寐,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白术10g、 当归10g、 茯苓15g、黄芪20g、 远志10g、龙眼肉10g、 酸枣仁10g、 党参20g、木香6g、炙甘草6g)
加减:失眠多梦加枣仁
(3)痰湿壅盛证
主症: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
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治法:燥湿祛痰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12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茯苓10g、钩藤10g(后下)、菖蒲10g、竹茹6g、砂仁10g、甘草10g)
加减:便溏加炒薏仁15g、草豆寇10g;痰郁化火加胆南星10g。
(二)中成药辨证使用
(1)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冰片组成。一日2~4粒,一日3次。适用于兼夹血瘀的患者。
(2)益气养阴类中成药
参松养心胶囊(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一次22~4粒,一日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
(3)本科室常用中成药
降压1号
处方组成:钩藤、夏枯草、稀莶草、川芎、菊花、首乌、怀牛膝、杜仲。
功用主治:平肝潜阳
适应症:高血压病属肝肾亏损,阴虚阳亢证。
规格与用法;3袋/剂,每次1袋,每日3次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