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亚健康

2012-12-20 16:43:00系统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所言“治未病”是其最经典的含义,即处于健康状态时,要未病先防。《内经》中还有其他篇章提到“治未病”。如《素问•刺热篇》指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里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初发之际,症状轻微不明显时(热病首先通过面色赤表现出来),就及时予以治疗。又如《灵枢•逆顺篇》指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未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衰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势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里的“治未病”,主要强调在疾病未发、病后邪气未盛、病后正气未虚时要及时治疗。

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将亚健康定义为: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由此可以看出,亚健康虽然是现代医学基于健康新概念而提出的一种新概念,但其所反映的“未病”、“欲病”理念早在中医《黄帝内经》时代的“治未病”思想中就有体现,也就是要求人们要重视疾病的预防,提高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