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 科室动态详细

我院首例巨大囊状肺动静脉瘘介入手术成功实施

2011-04-22 09:26:00系统

4月16日,我院介入科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手术,即囊状肺动静脉瘘介入手术。4月21日,患者莫女士已经痊愈出院。

介入科主任罗耀昌告诉笔者,莫女士来就诊时,自述经常有胸痛、头痛等症状,上楼梯上到4楼就气喘,指甲呈灰紫色。罗主任说,这是典型的缺氧症状,经过心肺造影检查后发现,原来莫女士患上的是囊状肺动静脉瘘(即肺动静脉畸形),这个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患者很容易产生缺氧、窒息。

过去在没有介入手术之前,这种病例只能行开胸手术,切除部分肋骨,然后将畸形的血管结扎起来,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而且容易导致胸部畸形,术后半年内都不能大口呼吸。而介入手术则避免了这些缺点,只需要在大腿股静脉处开个直径2mm的小口,通过导管操作即可完成,手术损伤小、安全、有效,属于微创治疗。

但是,罗主任也说,介入微创手术虽好,但针对莫女士患者来说,该手术有3大难点。首先,手术导管要穿过心脏,心脏的搏动容易使导管摆动,容易影响定位;第二,患处的瘘口比较大,血流较快,从导管置入弹簧形成栓塞的话,弹簧有被这种快速的血流冲走的可能;第三则是这种病比较罕见,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介入科的医生们通过全院会诊、分析、讨论后,最终定下了手术方案,于2010年4月16日成功实施了手术。罗主任说,当他看见第一个弹簧稳稳地放置在瘘口处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因为第一个弹簧放稳了,后面的弹簧才好安放,手术才能成功。

该患者手术后通过造影观察,见供血动脉完全填实,未见巨大的畸形血管显影,另外,患者莫女士在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随意走动,并且感觉呼吸顺畅、胸闷消失,第5天病愈出院。这些都说明,手术成功了。
 
    (名词解释)

肺动静脉瘘

肺动静脉瘘为先天性肺血管畸形。血管扩大纡曲或形成海绵状血管瘤,肺动脉血液不经过肺泡直接流入肺静脉,肺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形成短路,造成血液中携氧量不足。

本病多见于青年,分流量小者可无症状,仅在肺部X线检查时发现。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活动后呼吸急促、紫绀,但多在儿童期出现,偶见於新生儿。

凡诊断为“肺动静脉瘘”并有症状且病变局限的病人,均需手术治疗,才能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