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瑾明教授临证主张
2021-08-04 17:45:23系统
1.病因责之于毒和虚
认为“百病皆因毒而起”,但虚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虑即正气虚,或气血虚,是体内脏腑运化和防卫的能力相对减弱,不足以抗毒。毒是外因;正气虚损不足是发病的基础,为内因,是外毒入侵的前提。毒和虚相因而为病,其核心是“解毒”和“补虚”。
2.病机归于气血失衡
毒虚能否致病,取决于毒与正气两者抗争是否引起气血关系失调。本流派明确提出“疾患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的病机学说,认为气血失衡超出了机体的自我协调和恢复能力,则可产生疾病。又提出具体病机七条:1诸病瘀滞,皆属于气;2诸病肿瘤,皆属于瘀;3诸病瘫痪,皆属于瘀;4诸病瘙痒皆属于瘀;5诸病疼痛,皆属于瘀;6诸病疮疖,皆属于瘀;7诸病痿痹,皆属于瘀。
3.治则主张平衡气血
黄瑾明教授特别推崇平衡气血的治疗原则,即调气、解毒、补虚、祛瘀四大治则。认为不论是气血瘀滞、气血偏衰,还是气血偏亢,治疗时都必须平衡气血,只有气血调畅,才能达到阴平阳秘,三道两路才能保持通畅协调,发挥正常功能,人体的天、地、人三部之气就能同步和谐运行,从而气血流通,疾病可愈,健康可复。
4.倡导针灸拔罐治法
在疾病的具体治疗时,黄瑾明教授强调以外治为主,必要时可内治法与外治法并用;主张非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配合药物治疗。尤提倡应用以壮医针、灸、罐为主的综合疗法辨治各科疾病,即壮医针刺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和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三种壮医特色针灸疗法(媒体誉为壮医针灸“三剑客”)。在具体应用“三剑客”时,注重各疗法间的互补,病轻者可单用,重者可相须为用或三法联用,收效甚好,每愈沉疴。
5.推崇擅用脐环穴
广西壮族民间广泛流传用肚脐治病的方法,并有文献记载。脐穴在壮族民间流传很广,现存第一部以壮医命名的著作《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就有“脐周四穴”的描述,第一部壮医针灸学专著《中国壮医针灸学》第一次明确提出脐环穴命名。在此基础上,黄瑾明教授经多年的挖掘整理、临床实践应用,逐渐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壮医脐环穴理论,用之于临床,得心应手。
(1)壮医对脐的解剖位置、描述及概念的认识,与西医学对脐的解剖认识相一致。
(2)根据壮医气血均衡理论、三气同步理论和道路理论,脐周密布龙路、火路的网络分支,与谷道、水道、气道相通应,是治疗全身疾病的一个窗口。刺激此窗口的相应位置,能通过道路系统的传导,作用于相应的组织器官,治疗全身疾病。
(3)脐是天、地、人三部之气的枢纽,其调气作用非常突出。调气还是解毒、补虚、祛瘀作用的基础,只要一身之气调畅,则血行亦畅,道路通畅,天、地、人三部之气恢复同步运行,则疾病可愈,即“气调则道路自通”,“路通则气血自畅”。针脐内环穴调气,务必使患者脐部有温暖感,并向全身扩散,方能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