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鼎坚教授诊治胃脘部疾病的的特色,经验效穴——至阳

2014-10-24 16:52:33系统

      胃脘痛

      黄老对此类病症常用问诊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频率、诱因、伴随症状,胃镜检查了解是功能还是器质病变。望诊主要包括望患者舌苔的变化以了解虚实、寒热,经络诊察根据经脉循行进行俞募穴、脾胃两经诊察、第二掌骨全息诊疗法、耳穴检查。

     【辨证思路】 黄老认为胃脘痛为中土运化不足引起,主要从脾胃两经论治,但根据经脉循行主治所及也局部近取募穴治疗,取任督二脉埋针止痛是黄老的经验穴。

     【治则治法】理气止痛健脾调理肠胃。

     【针灸处方用穴】取内关和公孙为八脉交会,可以合胃止痛,中脘、天枢为胃募、大肠募穴合胃通腑理气,足三里为胃合穴治内腑,神阙为调理胃肠气机和先后天之本,黄老治疗胃肠疾病必用。

     【独特疗法】至阳、鸠尾皮内针对缓解胃脘痛效果佳。

至阳

     【位置】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归经主治】督脉穴位。主治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

     【应用经验】

     1.循经诊查:至阳为督脉穴位,背为阳,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当七椎之下,故为阳中之阳。据黄老之经验,多数胃脘疼痛的病人在至阳穴处有压痛,在诊治胃脘痛的病人时均要检查至阳穴压痛与否,如发现有压痛则必选该穴治疗。

      2.治疗胃脘痛、呃逆多用至阳穴埋针,胃脘痛先针至阳,用一寸毫针从膈俞缓慢捻转进针,至皮下后,两针相对至阳横埋针,再嘱患者仰卧针内关,中脘等穴。胃脘痛可埋针30-40分钟,呃逆可适当延长,严重者可埋40分钟至2-3天,时间较长而需带针回家者可用胶布固定。

     【验案】

      患者姓名:卢荣英 性别:女 就诊时间:2012. 10.25 年龄:58岁 职业:退休

      主诉:胃脘疼痛6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2007年以来,觉胃脘不适,经常嗳气,2009年做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现症见:胃脘部略辣痛,嗳气,反酸,口未见食气味,口苦,伴背胀颈累,纳尚可,肠鸣,嗳气后自缓,大便烂,小便多。

      既往史:慢性胃炎病史。个人史:无特殊。

      舌脉:舌质暗红苔粗,厚,粘腻,黄。

      其他诊察:至阳、中脘压痛(++)

      诊断分型:胃脘痛--脾胃不和证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

      处理:针灸:中脘︱内关双︱、公孙双︱、足三里双Τ、至阳皮内针留针一小时

      连针三次,日一次,留针时间30分/次。

      药物:必要时服用。

      医嘱:忌生冷煎炸油腻之品。

      复诊一:时间2012.10.27

      疗效:诉针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后续处理:守上方处理。针药后症状好转,效不更方,故继续守方处理为佳。

      按:至阳为督脉,至阳为阳中之阳通络止痛效佳、中脘为胃募近治,内关公孙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和冲脉与胃联络,降逆理气常用。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三阴交和天枢(为大肠募穴),神阙起健脾补气调理胃肠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