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经验总结

2021-08-13 11:46:37系统

子宫瘢痕憩室是指剖宫产术后在子宫下段切口处形成一个与宫腔相通的凹陷或憩室,由于凹陷或憩室的活瓣作用,阻碍了经血的引流,导致经血积聚于憩室内[1]。临床表现为行经时间长、淋漓不尽、经间期出血、性交出血、慢性盆腔痛、继发性不孕、痛经等[2]。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女性二次剖宫产率逐年增高,子宫瘢痕憩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子宫瘢痕憩室不仅会造成长期不规则阴道流血、慢性盆腔疼痛、痛经、不孕等病症,再次妊娠后还会导致瘢痕憩室妊娠率和妊娠晚期子宫破裂风险增大,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任何干扰子宫切口愈合的因素均可能导致瘢痕憩室的形成。如: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技术不良,切口感染,剖宫产次数多和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过短,剖宫产时机选择不佳造成切缘不对称等。西医常采用宫腹腔镜下子宫瘢痕憩室的手术修复和口服避孕药的保守治疗,但手术治疗存在费用高、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失败的风险;长期口服避孕药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疗效也不稳定。目前中医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报道较少,缺乏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案。陈慧侬系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中医,第三批和第六批全国名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从医执教近60载,对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症有深厚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成为其门生,伺诊左右,见证老师屡起沉疴,受益匪浅,现将陈师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子宫瘢痕憩室为现代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古籍并无相关记载。根据其证候可归属于“经期延长”“崩漏”“妇人腹痛”“不孕症”等中医范畴。陈师根据产后病“多虚多瘀,易于外感”的病机特点,再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从“虚、瘀、热、湿”四个方面进行子宫瘢痕憩室中医辨证的经验,病性属于本虚标实证。本虚是指气血虚弱,胞宫失养而不能濡养切口和修复生肌。女子一生以血为用,手术分娩创伤使阴血骤失,耗气伤血,产后恶露及哺乳,则气血更易耗伤,气血亏虚为根本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肾藏先天之精,为气血化生之根。故此“虚”又以脾气亏虚,肝郁脾虚,脾肾两虚较为常见。标实为“湿、热、瘀”互结。剖宫产为金刃损伤,皮肤肌肉脉络受损,使血溢脉外而成“离经之血”;冲任损伤,经络断裂,使经气运行受阻,瘀血阻滞切口;剖产后气血亏虚,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气滞而血瘀,此为“瘀”。脾虚体质,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若产后过食肥甘厚腻,则痰湿更盛;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易袭阴位,缠绵黏腻,此为“湿”。《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产后百脉空虚,腠理疏松,卫表不固,易感外邪。若摄生不甚,外感热邪或久瘀化热,或素体阴虚,虚热内扰冲任,此为“热”。内湿与邪热相搏结,最易阻滞经络气机,气滞而加重血瘀;湿热之邪侵袭,使切口缠绵难愈,不能生肌敛创,日久而形成瘢痕憩室。湿热之邪扰动血海,脾虚失于统摄,瘀血阻滞胞宫,不通则痛,瘀血不去,新血难安,血海不宁,冲任不固而妄行,可见经期延长、漏下不止、腹痛等症。

2 治疗方法

子宫瘢痕憩室主要表现为月经的紊乱,治疗上遵循中医调周法,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转化和气血盈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期辨证,标本同治。

经前期及正常行经期:约为月经前7 d至行经的1~7 d,此时气血下聚冲任,血海由逐渐满盈至泄溢而空,冲任气血变化急骤,宜因势利导,排瘀务尽,理气活血,化瘀通经,使瘀去而新生。陈师临床上常用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化裁。

非正常行经期:即经后第7~14 d,经血淋漓漏下不止,此时血海空虚而瘀血未尽,虚实夹杂。宜化瘀止血,清热利湿,收涩敛腔为主,兼补益气血。巧妙选用众多失笑散、三七等化瘀止血之药物配伍一味牡蛎收敛固涩,避免关门留寇之现象;三七配伍白及化瘀生新,护损生肌;当归补血汤益气生血,顾护正气。常用自拟方“活血清瘀生肌汤”合三妙散化裁。方药组成:三七粉3g,蒲黄炭20g,五灵脂10g,桑叶15g,仙鹤草15g,黄芪20g,当归10g,白及10g,牡蛎30g,黄柏10g,苍术15g,薏苡仁20g。

非经期:为月经干净后至经前7 d。此阶段应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固本澄源。本虚宜健脾益气,或疏肝健脾,或健脾补肾,或滋阴补肾;实证宜清热利湿,收涩敛腔。多用海螵蛸、桑螵蛸、龙骨、牡蛎、五倍子、赤石脂等药以收涩敛创,用白及、蛤蚧等药养精生肌以促进创面修复。